這個週末回了高雄老家一趟,除了到處亂跑,順便剪了一下頭髮外

就是被爸媽抓去山上去拜訪阿公阿嬤一下

 

在等待阿公阿嬤吃水果的時候,看著線香冉冉上升

就不得不感嘆靈骨塔真是人性化的設備阿

記得很小時候(國小或更小),每年的清明掃墓除了都是家族總動員外

最令我驚恐的就是要爬超難爬的公墓山(對還很小的我來說,長大以後就沒在怕)

 

要抵達阿公的墓,中間會爬過左右兩側都是空空的小山路

(請想像走在三角形的頂端,你就可以了解了)

一邊是長滿樹和草的山坡,另一邊不用說當然是公共住(陰)宅

(簡單說,你平衡感要很好,不然兩邊都沒東西讓你抓)

而且往下望到底(有公共住宅的那邊),還有一個不知道有多深的湖泊

(面山望湖,風景優美,風水佳的勒~)

而小到不行的小山路完全是靠前人披荊斬棘,一步一腳的踏出來的

(完全是泥土路,下雨天就滑不溜丟,滿腳泥濘)

 

所以可以想見,一年才掃一次墓,沒人管理的小山路根本就被雜草和灌木佔領

總是大人在前面揮柴刀開路,小孩戰戰兢兢的跟在後面

而小的不才,也沒去幾次,就左邊摔一次,右邊也摔一次,完全體現耶穌說得左右臉原理

說實話,當不小心踩空的時候,我還真以為會一路滾到山腳下去

 

不知道是我太常摔,還是其他家族小孩也是這樣

(我弟也摔過,不過他是被突然跑出來的蛇嚇到掉下去的)

總之,後來就沒有再讓我們去(或是大人先去整理好道路,我們再去這樣)

而更之後,阿公阿嬤就搬家拉,我們也不用再去爬超恐怖的山

 

回憶片段結束,讓我們將鏡頭切回現在

跟爸媽聊天的時候,發現原來以前鄉下都不是清明節這天掃墓的

而是俗稱「三月節」(台語)的農曆三月初三掃墓

所以回來以後稍微查了一下資料,才發現「三月節」其實是古老的上巳節耶

 

上巳節

  上巳節是中國古老的傳統節日,俗稱三月三,該節日在漢代以前定為三月上旬的巳日,後來固定在夏曆三月初三。

  「上巳」最早出現在漢初的文獻。《周禮》鄭玄註:「歲時祓除,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類」。據記載,春秋時期上巳節已在流行。上巳節是古代舉行「祓除畔浴」活動中最重要的節日。《論語》:「暮春者,春服既成,冠者五六人,童子六七人,浴乎七沂,風乎舞雩,詠而歸。」就是寫的當時的情形。宋代以後,理學盛行,禮教漸趨森嚴,上巳節風俗在漢人文化中漸漸衰微。

節自維基百科-上巳節

 

▼南陽出土的明代曲水流觴遺跡
明代曲水流觴遺跡  


  台灣農曆三月三日稱「三月節」或「三日節」,漳州人於今日祀祖祭墓,而清明節不另祭之。

  農曆三月初三原是玄天上帝生日,台灣此日稱為「古清明」或「三月節」,需祭祀祖先。玄天上帝指北極星而言,古人信仰北極星,認為是統治天界的帝王,在台灣信眾甚多。

  連橫《台灣通史》記載:「三月初三日,古曰上巳。漳人謂之三日節,祀祖祭墓。而泉人以清明祭墓謂之嘗墓;嘗,春祭也。祭以餑餅,治牲醴,掛紙錢,歸乃食之。餑餅以麵為衣,內裹蔬菜,炸油者謂之春餅。嘗墓之禮,富貴家歲一行之,常人則兩、三年一行。婦孺歸時,各插榕枝於髻,以祓不祥。」

節自台灣大百科全書-三月節

 

▼日本女兒節人偶(也是源自中國的上巳節,現今改為公曆3月3日)
日本女兒節人偶  

 

  上巳,是指農曆三月的第一個巳日。上巳春浴的習俗,發源于周代水濱祓禊(ㄈㄨˊㄒㄧˋ,我一直以為念ㄅㄚˊ ㄑㄧˋ),由天子指定專職的女性神職人員(女巫)掌管此事,並成為官定假日。《周禮.春官.女巫》:「女巫歲時祓除釁浴。」(鄭玄注:「歲時祓除如今三月上巳水上之類。釁浴:謂以香熏草藥之湯沐浴。」)

  祓,是祓除病氣,禊,是修潔凈身。祓禊,即洗濯以除去兇疾的祭祀儀式。不過,此一活動應該起源於上古華夏先民很早就有的修禊之俗,三月時令于水邊祭祀、沐浴,稱為「春禊」(對應的也有「秋禊」),以除去整個冬天所積存的污垢和病害。

  古時以三月第一個巳日為「上巳」,漢代定為節日。《後漢書.禮儀志上》:「是月上巳,官民皆絜()於東流水上,曰洗濯祓除,去宿垢疢(),為大絜」。後又增加了臨水宴賓、踏青的內容。魏晉以後,上巳節改為三月三,後代沿襲,遂成漢族水邊飲宴、郊外遊春的節日。

節自百度百科-上巳節

 

▼張谷良《新曲水流觴圖》
張谷良《新曲水流觴圖》 

至於掃墓的習俗可能起源自袚褉儀式的附屬:招魂續魄、解神還願。韓詩注《詩經.鄭風.溱洧(ㄓㄣ ㄨㄟˇ)》:「謂今三月桃花水下,以招魂續魄,祓除歲穢……三月上巳之辰,此兩水之上招魂續魄,拂除不祥。」人們在野外或水邊招喚親人亡魂,也召喚自己的魂魄甦醒。

還有在河邊「解神」的活動,後來演變為曲水流觴的活動。解神,即還願謝神。漢代王充《論衡》:「世間善治宅舍,鑿地掘土,功成作解謝土神,名曰謝神。」束晰答晉武帝曲水之問提到「周公卜筮定東都,建成後流水泛杯而飲」的故事,也是一種得福于天的歡欣與酬謝;北朝周人虞信的《春賦》:「三日曲水向河津,日晚河邊多解神。樹下流杯客。沙頭渡水人。」

所以在三月初三掃墓就具有踏青和袪除晦氣的意義在,古時候,有名的曲水流觴場景,就出現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中。

 

清明

  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,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「三月節……物至此時,皆以潔齊而清明矣。」,每年4月5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5°時開始,故清明節總是在公曆4月4日、4月5日、4月6日三天中的一天。

  《曆書》:「春分後十五日(即淮南子中記載的冬至後一百零六日),斗指丁,為清明,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,蓋當氣清景明,萬物皆顯,因此得名。」清明節與除夕、盂蘭盆節(中元節)、重陽節三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裏祭祖的四大節慶。

  由於清明節是根據節氣而定的,故清明是少數與西曆大致吻合的中國傳統節日。清明為中國大陸、香港、台灣等地唯一根據節氣而定的休假日,澳門則是其中一個根據節氣而定的休假日(另一個是冬至)。

節自維基百科-清明

 

台灣會將清明節定在4月5日,還訂定為國定假日「民族掃墓節」,是因為先總統蔣公剛好在清明節逝世(1975年4月5日),由於這天可以放假一天,所以近代漸漸有許多依照祖先習俗非在清明時節掃墓的人,也改在這清明掃墓。

 

 

***

arrow
arrow

    夏安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